走进坐落在宫巷11号刘氏民居的福建华侨主题馆,回到祖辈故乡福州的印尼华人企业家许长宽,看着二进天井两侧的“联谊墙”上集结的五大洲近300个闽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名称和LOGO,不禁感慨,“海到无边天作岸,山登绝顶‘侨’为峰。”
这句将“我”改为“侨”,化用清代林则徐名联“海到无边天作岸,山登绝顶我为峰”的创新表达,生动概括了许长宽以“海天襟怀”深耕南洋商海,用“峰峦之志”架起中印尼经贸文化的桥梁,以传承与创新并进的姿态,在时代浪潮中不断书写着年轻一代侨商的商道故事。
许长宽接受采访。李南轩 摄
01
18年中国根,18年印尼情
“我在中国待了18年,在印尼也待了18年,今年的时间刚刚好是1:1。”许长宽说道。
展开剩余81%1989年,许长宽出生于福州长乐。在他的记忆里,“自家生意”起步于纺织贸易。1997年,他的父亲敏锐捕捉到钢铁产业机遇,正式进军重工业领域。而后,在一次中国纺织展会上,许父与印尼“纺织大王”、资深侨领郑年锦先生结识,得知许家在钢铁领域的实操经验后,郑年锦先生便热忱邀请其赴雅加达考察。2005年,许父带着“试试看”的心态踏上印尼土地,许长宽回忆道,“这段‘纺织展会结缘’的故事,成为我们扎根印尼的关键起点。”
2008年,许长宽追随着父亲的脚步,从福州长乐来到印尼雅加达,就读于印尼总统大学国际贸易专业,大三时便在父亲经营的钢铁厂开启自己“工学并行”的淬炼时光。周一至周四在校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周五到周日则化身自家工厂的“轮岗学徒”,在业务部、财务部各个岗位谦卑拜师,并主动选择从“效益标杆厂”的总经理助理岗位起步。
通过“课堂——工厂”的实习经历,他累积覆盖了钢铁产业链全环节的实操认知,赢得了企业高层的认可,为其后续管理生涯打下了扎实的业务基础。
大学毕业时,面对父亲抛出的“选择题”:“敢不敢接下那个效益不好的工厂?”许长宽主动跳出“舒适区”直面挑战。他以“技术赋能+制度革新”双轮驱动,从中国引进先进的产业技术,打破论资排辈的晋升机制,提拔组建年轻技术骨干小组。经过7年的精细化运营,该厂扭亏为盈,成为印尼钢铁行业的效率典范。此后他乘胜追击拓展业务版图,构建起“钢铁+能源+贸易”三位一体产业生态。
在企业逐步站稳脚跟后,许长宽深度融入印尼福州侨商社群,并结识了印尼雅加达吉祥山基金会(福州同乡会)会长张锦雄。当许长宽筹划建设第三个钢铁厂时,张锦雄果断投资,成为合作伙伴。“张锦雄先生就跟我的亲人一样,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们都会一起讨论,在印尼创业,同乡之情始终是最坚实的后盾。”许长宽说道。
02
父子携手,跨洲谋划
“作为新一代侨商,我们不仅继承了父辈的产业,还延续那份‘敢拼会赢’的精神。”许长宽说道。
在印尼钢铁产业筑牢根基后,许长宽将战略视野投向更具潜力的非洲市场。年近古稀的许父将非洲布局视为其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,带领“老伙计们”跑项目,将利比亚方的合作代表约到印尼,交由许长宽进行洽谈。许长宽也专门建立了一套严谨的“调研—论证—落地”风控机制,针对非洲新项目,他从各工厂抽调技术、市场、财务骨干,组建专项筹建小组。
2023年,许长宽在利比亚成立了钢铁厂,今年年初已投入生产。利比亚的钢铁厂是他长期战略布局的一部分,他圈地近千亩,计划打造一个产业园。
“非洲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固化,利润空间大,但是急不得。”许长宽表示做生意要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,要像榕树扎根,先把根系扎稳再开枝散叶,先小规模投入,待形成稳定的关系网和市场后,再逐步扩大规模。
此外,许长宽在企业管理的底层逻辑中,将东方智慧与属地化实践深度融合,形成独具特色的“制度框架下的信任文化”。他强调“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”,注重团队决策和奖罚分明。“作为企业的领头人,必须懂业务、以身作则,将权力合理分配给各个部门,同时信任员工,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。既避免人情社会的管理弊端,又保留东方企业的人文温度。”这种管理理念使得许长宽的企业在印尼取得了良好的发展,三个工厂和一个贸易公司实现零贷款运营,并且分红可观。
03
“跨文化创业者”的担当
随着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入推进,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,与福建的双边经贸额年均增长18%。
作为新一代侨商,许长宽深知自己肩负着连接南洋与福建的使命。他积极参与商会活动,推动中印尼经贸合作。在福建“侨智促发展,侨青创未来”交流活动中,他提出“双域联动”创新理念,主张整合印尼的资源优势与中国的市场潜力,构建“供应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”三链融合生态。
根据ADI亚数智库数据报告,印尼电商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,成为东南亚电商的核心驱动引擎。许长宽表示,可以借助福州“数字中国”战略和福州自贸区政策,打造“中印尼数字创新园”,搭建“印尼特色商品数字化展销平台”,引入直播电商、VR选品等技术,让印尼猫屎咖啡、燕窝与福州鱼丸、茉莉花茶实现“云端交易”。
“依托印尼自然资源与福州绿色政策,可以合作推进碳中和、碳交易、新能源等项目,助力福州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;‘数字侨批’‘味觉丝绸之路’‘Z世代文化节’等项目,则有助于闽都与南洋文化共创共荣,赋能城市软实力……”许长宽表示,身为“跨文化创业者”,新一代侨商有祖籍地的情怀,也有驻在国的资源与视野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中印尼经贸合作和家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对于未来,许长宽有着清晰的规划。“从南洋到非洲,从钢铁产业到多元生态,在印尼维持现有产量,做好非洲市场的拓展,围绕钢铁产业延伸产业链,布局水泥厂、搅拌站、瓷砖厂等建筑配套产业。”
许长宽的故事,是新一代侨商在海外创业的缩影。他以传承为基,以创新为翼,展现了侨商的担当与风采。正如他所说:“愿我们以创新为舟、乡情为帆,共同书写属于华侨青年的时代答卷!”
发布于:北京市伯乐配资-郑州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账户开户-正规股票杠杆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