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的实用心理《5分钟心理学》
图片
配合下方音频阅读,体验更佳。
图片
柠檬心理丨作者
Pexels、Pixabay丨图源
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:
一个二十四孝女友,对男友的衣食起居样样操心,但对方却越来越懒散敷衍,自己的付出根本不被珍惜;
作为妻子、妈妈,辛苦包揽所有家务,结果丈夫、孩子什么也不会,连衣服都找不到在哪,还要反过来被他们指责。
当你越是牺牲自己,越是容易制造“放肆挥霍”的人,为什么会这样呢?
心理学上有个词,叫“牺牲者-放纵者”模式。
牺牲者总在说:“你需要什么?我来。”
放纵者渐渐习惯:“那你来吧”
牺牲者总想证明:“看,都是我做的。”
放纵者慢慢认为:“本来就该你做的。”
从而陷入一种“一方牺牲一方放纵”的恶性循环。
这种糟糕模式的形成,往往受以下三层原因影响。
1
第一层,是心理边界的问题。
当一个人不断放弃自己的底线来满足他人,其实是在无声地告诉对方:
“我的感受不重要”。
而人性就是这样的:
对于“不重要”的东西,我们往往不会给予重视。
以致于你把对方的需求当做圣旨,而对方却把你的付出当成空气。
2
第二层,是价值感的错位。
很多牺牲者潜意识里认为:
“只有当我不断付出时,才是有价值的”。
这往往源于早期的成长经历:
也许需要通过满足父母期待才能获得关注,也许习惯了用付出来换取安全感。
就像我的一个大学舍友,总是不会拒绝别人。
后来我才知道,她是家里的大姐,从小就被要求照顾弟弟妹妹,如果做的不好了,就会被骂“你怎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好”,她说:“我好像只有把一切都做到完美,我才配被爱。”
3
第三层,是责任的转移。
心理学研究发现,任何关系中,当一个人承担过多责任时,另一方就会自动卸责。
就像那句话说的:
“如果你总是为他人负重前行,
别人自然就会习惯轻装上阵。”
图片
当你意识到你们的关系出现问题,并为此感到痛苦,就要勇敢坚定地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。
这里我给你几个建议:
1
第一步,要停止自己的牺牲模式。
图片
下次准备默默付出时,不妨问问自己:
我这样做是心甘情愿的吗?
如果停止这样做,最坏的结果是什么?
对方是真得不具备自理能力,还是不愿意做呢?
比如:
你要出差,临走前想要准备好所有的饭菜,可以想一下:
对方会做饭吗?
如果不会做,他就真得不能想到办法吗?
通过这样的思考,尝试一点点收回不必要的付出。
2
第二步,练习建立健康的心理边界。
图片
可以从这些小事开始:
每周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2小时;
对不合理请求说“我需要考虑一下”;
如果是别人的问题,交给对方自己解决。
设立边界不是自私,而是对自己和关系负责。
真正健康的关系,不需要靠你的牺牲来维系。
3
第三步,重新找回自我价值感。
图片
试着每天记录:
今天我为自己的需求做了什么?
什么事让我感到快乐?
我欣赏自己的哪些特质?
当你把目光转到自己的身上,你就不用整天盯着对方哪里没做好,这样反而给了对方主动承担的机会。
最后我想说:
改变这种模式需要勇气。
刚开始收回过度付出时,你可能会感到内疚,关系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。
但请相信,这种暂时的“不适”恰恰是让关系重获新生的契机。
当你停止做牺牲者后,可能一切就会发生变化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伯乐配资-郑州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账户开户-正规股票杠杆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